作者:供稿 / 来源:巴比特
冯军,1989年出生,原新京报、南方都市报、腾讯财经记者,前币世界、前核财经联合创始人。因开创了区块链快讯报道的先河,有“区块链快讯第一人”之称。
2019年1月7日,冯军在朋友圈发长文,称自己已离开核财经。同时,网上大量贴出核财经员工向核财经CEO贺盛六讨要薪资的聊天截图……那时,不管是物理世界还是数字货币世界,均正值寒冬。
(图片:冯军朋友圈)
“那段时间我夹在老板和员工中间,员工的利益得不到保障,老板又面临着种种的压力,其实我两边都不好去沟通,这件事情没有办法处理,真的艰难。”冯军说。
春节临近,冯军借机早早回老家放空了自己。
“我是江西人,年还是回老家过,我腊月十六就回去了。这么早回去是因为我觉得出去旅游不如回家多陪陪父母。我之前在老家给父母买了房,正好装修好,就让他们住进去。老家的朋友他们还不太了解区块链,会问一些和区块链相关问题,我都会给他们讲一些……但我那时候并不窘迫,我放空了自己。”
冯军还告诉我,核财经目前有10人左右还在坚持,CEO贺盛六也在想各种办法活下去。之前他带进核财经的人现在已安排到其他媒体,对于伙伴这样的归属,冯军内心充满愧疚。而从创业的角度来说,没有把公司经营好,则是失败的经历。
分手币世界,告别核财经
冯军于2017年9月正式进入区块链媒体行业。
“加入之前我看准了媒体行业相对比较空白,那时候对于一个创业者来说机会特别好。你能看到这么大一个行业,每天有这么大的交易额,然而信息却很乱。所以当时就特别自信,相信自己进去做一点专业的事情,就能获得市场,后来这点在币世界也得到了验证。”
加入币世界后,冯军在区块链媒体首次推出快讯报道模式。为此,他在行业内获得“区块链快讯第一人”之称。币世界也因快讯报道的先发优势,受到投资人青睐,拿到融资的币世界很快跻身区块链头部媒体排行。
冯军原本希望快讯能够让用户能够更加快捷获取信息,却不料后来一大波媒体泛滥,快讯被大量抄袭,所谓区块链媒体也成为和项目方一起割韭菜的工具。半年后,冯军和币世界分手。
“在我要离开币世界的时候,快讯已经基本上成为传销一样的东西。我痛恨看到自己原本做的很有意义的东西,被人糟蹋成割韭菜工具,反正我不是特别满意当时快讯的现状。2018也出现了奇葩现象,比如很多所谓的媒体靠抄袭几条快讯,能融到很多钱。或为项目方和交易平台去背书,就能够拿到钱活下去。行业初期没有规则,狂热,赚钱效应强,从业者水平又参差不齐,它就会出现这种现象。”冯军说。
他补充:另外从媒体宣发效果上来看,其实也是失败的。很多媒体在宣传活动时,你会看到下面一摞全是媒体的logo,有什么用呢?很多人问币圈跌这么惨,这些钱到哪去了?我觉得是被做市场的人、开会坐飞机的人、住酒店的人花掉了。
去年我接受采访时候就说,媒体可能是继交易平台之后第二个割韭菜的存在。我看了好几个项目的周报,他们的支出差不多有20%左右是用在这种市场公关这一块。对比上市公司或传统证券领域的企业,它们在这方面的开支费用是特别高的,而其中大部分支出是给媒体做宣发。在我眼中很多媒体不应该称为媒体,它们写东西、发文章基本上是营销,我当时就希望能做一个更纯粹的、真正的媒体。
离开币世界的冯军随后不久便加入了核财经。
这一次,冯军有意识地让自己的身份开始从媒体人向创业者转变,他在核财经除了负责内容,也涉及团队管理。但好景不长,2018年年底,核财经因资金断裂,导致冯军不得不再次做出告别。
“从媒体人到创业者身份的转换是漫长的,可能自己做的不够好,另外一个加上市场的惨淡,在这样一个双重情况下最后导致了失败。”
“现在已把自己定位为创业者,自己要去独立做一个项目或公司。我是从媒体人角度进入这个行业,后期开始带团队、管理团队,再加之对于行业的理解在加深,身份角色开始慢慢转换。内容领域仍是我想要坚持的方向,但从资金到技术,到找合伙人都还在早期筹备阶段。”
媒体人的孤独
冯军曾近十年时间在传统媒体做调查记者,而那些对当时产生巨大社会影响力的调查性报道,如《我爸是李刚》、《重庆雷政富贪官不雅视频》、《红十字总会的秘密仓库》等均出自冯军之手。
“那时刚毕业不久,做这一块会有种特别强的满足感。比如我的新闻上了头条,我还会经常在百度搜自己的名字,搜自己的文章,看看哪些媒体转载了……身边好多朋友,甚至我的亲戚他们也能看到我的新闻报道,就会给我说这是你报道的……那种荣誉感特别强。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增长,能让我产生满足的东西发生了变化。”
在腾讯的后两年,冯军由调查记者转做财经记者。这样的转换一是因为互联网媒体时代的到来,让调查记者的地位和收入大幅下降,二是因为冯军已深感做调查记者的孤独。
“南方周末曾经的调查记者一个月可以有2W的工资,社会地位也高,受人尊重。后来互联网时代来了,比如微博就解构了很多东西,其中包括调查机构。调查记者的地位、收入下降,身边的朋友、同事都转型,或投身到互联网。加上当时整个舆论环境的转变,我就下定决心从传统媒体到互联网媒体。”
“另外,调查记者的工作更像个人英雄主义,一个人不断重复做同样的工作:顺着线索不停的去采访、调查、出差,下一个案子又是同样步骤。我内心有软弱的地方,几年后,这种重复的个人劳动让我产生了孤单感。随后我慢慢转向财经领域,做和科技相关的新闻报道。在这期间也就接触到了比特币,了解到区块链。”
了解比特币之后的冯军,将自己再股市里的资金全部撤出,购买比特币。
“最高点赚到30倍左右,现在没那么多了。但整体比起2017年进场的时候,赚了几倍,还是没亏。”
对于自己曾经在区块链行业所做的工作,冯军自己又作何评价呢?
“因为相对较早进入行业人,所以我算是区块链媒体的一个先行者。比较欣慰的是我有在传统媒体行业的经验积累,这让我从新闻的专业角度初步去构建区块链媒体的一个传播模式(开启快讯报道)。“9.4”之前,很多项目方随便拉个小圈子P个图就能拉盘。那时候很多“大佬”赚的其实都是信息差,提前获得消息,就能提前获利。通过带领币世界最早开始做快讯,在一定程度上把这个信息差打掉,把信息相对的更加公开地去流通,更加流畅的去展示给用户。比较遗憾的是,虽然现在信息流通起来现在比较自由了,但快讯内容的专业度和精准度,我觉得这方面区块链媒体的从业者还有待于去塑造、和挖掘。”
2018年上半年寒冬还没有开始,市场还未开始挤泡沫。很多媒体通过勾搭项目方去营销,拿到项目方的token,等项目方token上了交易平台,价格上去之后就立马卖掉,联合收割。而寒冬的到来,使得自身没有造血能力又陷入这种模式的媒体很快死掉。
外界有声音质疑冯军也曾陷入这种模式,对此冯军肯定的回答:“我没有。之前确实有项目方找我这样做,但我都明确拒绝了。我讨厌这种利用内幕消息获利的方式,媒体还是正儿八经的去赚自己应该赚的钱。很多媒体去年他们有所谓的基金,投了好多项目,但最后也亏了,最后反而连累了媒体本身。”
区块链的候鸟和过客
“2017年刚进入行业时候,说实话对这个行业理解没有那么深刻,所以那时候是热钱效应吸引进来的。但另一方面我确实在当时看到这个行业缺乏相对专业的媒体,又觉得自己比较擅长做媒体,看准这个机会,就进来了。”
让冯军出乎意料的是,进来后发现这个行业变化太快了,以前他只知道币价的涨跌很疯狂。这个行业不仅三天两头就出一个新概念,各种模式也是层出不穷。
“我还在腾讯工作时候,采访过张健,他还在做博晨科技,没想到2018年年中时候,他成为这个行业最火的人物。2017年9月我入行,币安才刚起步,到现在已经做到这么大。”
另外,行业话语权变化也很快。
“2017年7月我接触的人大多数是币圈老人,比如火星人、孙宇晨、徐明星等,那时候他们是行业大佬。2018年春节时候,三点钟很火,一大波互联网人进来。不到3个月,玉红、陈伟星他们成功地把这个话语权抢过来了,老币圈的人相对来说声音已经小了很多。”
对于未来话语权的判断,冯军做了如下判断。
“今年的判断是大行业、大公司他们会相对比较活跃和高调,比如像摩根大通这种金融机构。在中国,甚至一些金融金机构会主导区块链行业的发展。做出这种判断是基于曾经我在腾讯做过两年的科技记者,那时候接触的互联网公司对区块链非常陌生,后来我做了区块链媒体,一度以为自己会慢慢和他们隔绝。但后来一看,阿里、腾讯、百度、网易等,他们都在做区块链了,他们又开始跟我产生联系。”
“但感触最深的还是媒体人对这个行业的一个态度。2017年基本上是招人比较失败的,我去招人,开高薪或者其他条件都没有诱惑力。我叫以前的媒体朋友来加入,跟他们讲了很多遍区块链,大家都不能理解,好像我就是做传销的。但是2018年春节一过,招聘形势完全发生了变化,很多朋友就问我,你们还招人吗?我也想转到这个行业里来,咨询我的人也特别多,招人就完全从买方市场变成卖方市场。”
入行至今的一年半时间,冯军经历了两家媒体公司的分离,他将此经历定性为“失败的经历”。那他要做区块链的原住民、候鸟,还是过客呢?
“应该是目前是候鸟阶段,我不是原住民,因为我也是中途加入的,至于是不是过客,我还没办法判断,目前我还是处在这个行业里面。虽然历经大起大落,但我对区块链行业还是很有信心,依然相信未来会有广泛的应用。目前也看到很多积极的面,比如华尔街的摩根大通发币了,美国的ETF也开始提上议程。另外,其他传统的行业已经很成熟很饱和了,创业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