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白话区块链学堂 / 来源:白话区块链
白驹过隙,时光荏苒,2019年即将过去大半。年初,群里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年中,市场乍暖还寒,重新开始燥热;周末的父亲节,比特币价格却突破了 9200 美元,创下 2019 年新高。
最近几天,最让人兴奋和期待的事情,莫过于媒体透露的社交巨头 Facebook 将于美国时间 6 月 18 日发布加密货币白皮书。
原定于 2020 年第一季度发行的加密货币,被 Facebook 整整提前了大半年,不少人猜测是因为今年各家公司、机构都纷纷推出了自己的区块链项目,于是 Facebook 也有些按捺不住了。对此,我们的比特币日报也专门进行了报道: Facebook 或将于618推出白皮书,其加密货币项目计划提速
加密货币是我们经常会碰到的一个词,但是这个词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它和电子货币、虚拟货币又有什么不同呢?
今天,小黑就把自己在《加密资产投资不可不看懂的三类“币”:电子货币、虚拟货币和加密货币》课程中的笔记分享给大家。
常见的存在于网络上的货币有三种:电子货币、虚拟货币、加密货币。
电子货币是像支付宝、微信、银行卡里这样直接以数字余额形式呈现的,但是可以兑换成物理形态的纸币或者硬币。它的实质仍然是国家发行的法币,只不过是对法币的电子化记账形式。
虚拟货币可以继续向下细分为三种。第一种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积分”、“金币”这种在各类网络社区里完成系统任务产生的,能在它们的发行机构官网上去兑换商品。
第二种虚拟货币是像 Q 币这样,由网络运营商提供,可由法币兑换,但只能在特定范围内购买虚拟或者实体的商品和服务。
第三种虚拟货币就是加密货币,它也可以单独被拿出来做为一类。加密货币会把交易过程中买卖双方的信息隐藏起来,让公众只能看到付款和收款的地址,但不知道地址背后的人谁,而且加密货币没有实体,所以不会有你去商店买东西,然后掏出一个加密货币付钱这种场景。
对加密货币的了解和认知可以看作是一个库伯勒-罗斯模型(Kubler-Ross Model)。
库伯勒-罗斯模型是一位叫做库伯勒·罗斯的心理学家,在研究人们面对像死亡这样的重大变故时的心理变化。后来,这模型延伸到了其他领域。在加密货币领域,这个模型也依然可以套用,你在接触加密货币时的心理变化可以分为这样五个阶段:不屑、怀疑、好奇、理解和接受。
第一阶段:不屑。在第一阶段,你可能会觉得加密货币就是一种炒作,会看到一些文章把股神巴菲特的话给搬出来,证实这个观点。巴菲特一直就认为比特币是一场海市蜃楼。
第二阶段:怀疑。你每天看新闻、刷微信、刷微博,会发现有越来越多和比特币、区块链相关的报道。比如 Facebook、摩根大通也开始发行加密货币,央视财经不断报道比特币价格的涨跌。于是你开始怀疑,如果比特币这类加密货币真的只是一个骗局,那还会有这么多报道吗?
接着,你进入了第三个阶段:好奇。你开始想要了解比特币到底是什么东西,是什么在支撑它的价值。你阅读一些关于比特币和区块链的科普文章,然后发现被各种专有名词给绕得云里雾里,觉得加密货币的原理真是太复杂了。
白话区块链学堂推出的《14 天 0 基础入门音频课》,其实就是要把还在好奇这个阶段的小伙伴们带入到第四个阶段:理解。
理解,这个阶段是最关键的一步。你了解了加密货币的由来,发现比特币原来不是什么骗局,它在 2008 年金融危机的背景下诞生,比特币的底层区块链技术是多种技术的集合,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第五阶段:接受。在这个阶段,你接受了比特币和法定货币一样都没有“内在价值”,它们的价值只在于使用者愿意相信它们可以作为一种支付手段。比特币取消了传统金融中的中心化机构,手续费更便宜。作为一种新的支付手段,我们已经不能对比特币视而不见了。
好啦,以上就是小黑的上课笔记。怎么样,看到这里,小伙伴们是不是有点意犹未尽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