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16z
翻译:白话区块链
“去银行化”现象多年来一直在幕后发生,如今再次成为公众讨论的话题,许多个人、政策制定者、公司,尤其是对美国创新至关重要的企业家们,开始对此问题发声。由于加密行业和一些特定机构在这一讨论中频频被提及,以下是对此现象的简要说明,旨在帮助大家区分真相与噪音。
1、什么是“去银行化”?
简单来说,“去银行化”指的是守法的个人或实体意外失去与银行的关系,甚至可能被踢出银行系统。
“去银行化”与因涉嫌或确认参与欺诈、洗钱或其他非法活动而失去银行服务的情况不同。这类情况通常会经过某种调查或程序。
“去银行化”可能在没有任何显而易见的调查、详细说明或提前通知的情况下发生,也不给相关实体足够的时间转移资金。更重要的是,这一过程没有正当程序、上诉机制或其他补救途径。
1)为什么这很重要?
我们已有公平的银行规则,旨在确保人们不会因为年龄、性别、婚姻状况、国籍、种族、宗教等因素而受到歧视。但目前并没有相关规则限制银行(或其监管机构)随意剥夺或取消某人获得银行服务的权利。
因此,“去银行化”可能被某些特定的政治行为者或机构用作工具或武器,系统性地针对私人个体或行业,而无需履行正当程序。试想,如果政府仅因为政治立场或某种随意理由,决定谁可以用电、谁不能用电,而无需解释、调查、通知或提供救济,这就是“去银行化”问题的真实写照。
2)为什么会“去银行化”?
并非所有银行账户的关闭都属于“去银行化”。银行出于多种原因关闭客户账户是合理的,例如怀疑客户从事可疑活动。此外,银行可能主动选择减少监管合规成本和负担,从而限制其与某些个人、行业或商业模式的接触。
然而,正当的行为并不是“去银行化”引发关注的原因。很多人担心的问题在于,有报告显示,监管机构可能非法滥用权力,对银行施加不当压力,要求其停止为某些行业客户提供服务,或者终止与那些具有特定政治关联或立场的客户的关系。这使得这些监管机构能够对行业施加影响,即便国会并未赋予其这种权力。
银行通常会屈从于这种压力,因为它们不想与监管机构发生对抗。许多银行也不愿意处理可能因不合作而带来的合规麻烦或额外检查。
3、“Choke Point”行动的由来是什么?
2013年,美国司法部作为总统金融欺诈执法特别工作组的政策倡议,发起了针对某些企业涉嫌欺诈和洗钱的调查。这标志着政府战略的转变:不再仅针对单个公司涉嫌违法行为采取行动,而是通过向银行和支付公司发出传票,要求其提供与高风险或政治上不受欢迎(但合法)的客户相关的信息。
换句话说,政府利用监管权力不当“切断”某些企业的金融服务渠道,通过关闭账户来遏制行政机构不支持的行业(这一点曾由时任美国银行业协会主席指出)。2014年,美国银行业协会前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前俄克拉荷马州州长弗兰克·基廷(Frank Keating)在《华尔街日报》发表的评论文章中写道:
“成为银行家时,没有人会给你发一个徽章,也不会为你量身定制法袍。那么,为什么司法部要求银行家像警察和法官一样行事呢?司法部的新调查,即所谓的‘Choke Point’,要求银行识别可能违法或只是政府官员不喜欢的客户。”
该计划在次年因法律、国会和相关机构的强烈反对而被叫停。
如今,“Choke Point行动2.0”一词有时被用来指代政府通过“去银行化”手段针对“政治敌人和不受欢迎的科技初创公司”。或者如另一些人所述,该词指银行切断与某些被视为“政治不正确、极端、危险或不合规范”的客户的联系。不论如何定义,这一问题影响到政治光谱两端以及所有受波及的实体。
2、哪些机构参与其中?
“Choke Point行动”的具体运作机制,以及任何相关或后续的系统性去银行化举措,外界此前并不清楚,因为相关调查(若有的话)是在秘密情况下进行的,并且信息自由法(FOIA)请求仍在等待中。然而,2022年3月11日的一封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信件(作为法庭记录的证据)显示,该机构曾指示某银行:“目前,FDIC尚未决定银行从事此类活动是否需要提交任何监管文件。因此,我们恳请您暂停所有与加密资产相关的活动。”在该案件中,有多封类似的FDIC信件被提交为证据。
此外,我们已知,2013年执行“Choke Point行动1.0”的金融欺诈执法特别工作组包括FDIC、司法部(DOJ)等机构。美国财政部下属的独立机构货币监理署(OCC)以及美联储(FRB)也参与其中。消费者金融保护局(CFPB)也曾被提及。
需要注意的是,美国并非唯一实施去银行化的国家。其他国家(如加拿大)也曾使用这一手段;英国也对政府主导的去银行化投诉展开了调查。
3、政府为何采取此举?会带来哪些影响?
去银行化的理由包括打击支付处理欺诈和阻止高风险企业开展业务,因为这些企业可能被认为与洗钱活动更相关。但这些举措往往被冠以“去风险化”的名义,即“金融机构不加区分地终止或限制与某些客户类别的业务关系,而不是针对性地分析和管理客户风险”。
在更广泛的应用中,去风险化和去银行化可被用作一种“党派工具”,单纯出于政治原因打击合法企业。另一个可能的原因是,某些政府机构希望获得更大的自由裁量权和权力,决定“消费者可以在何处以及在何种情况下获取贷款、金融产品和其他银行服务”。
需要明确的是,问题并不在于某个政府机构是否尽职,而在于政府对合法企业的过度干预(或滥用权力),这些行为往往缺乏正当程序,也缺乏有效限制措施,并且大多在幕后进行。尤其是现有法律和合法手段已经足以规范企业行为,如保护消费者、防止洗钱和打击其他犯罪行为。
使用去银行化作为战术可能带来许多意想不到的后果。即便目标确实是为了保护消费者和银行系统,其结果可能适得其反,例如限制消费者选择,或对整体商业活动产生寒蝉效应。此外,这种做法还会削弱美国政府自身的政策目标。根据美国财政部2023年关于去风险化的报告,具体表现为:
1)将金融活动驱逐出受监管的金融体系;
2)妨碍汇款,或延迟国际发展资金及人道主义/灾难救助的自由转移;
3)阻碍低收入和中等收入群体以及其他服务不足的社区高效进入金融体系;
4)削弱美国金融体系的核心地位。
最后,去银行化战术可能仅因关联性惩罚合法企业和个人。例如,一名因在加密行业开源基金会工作,而被撤销此前已获批准的抵押贷款的案例。
基于上述种种原因,许多人认为去银行化行为“有悖美国精神”,尤其当其不加区分地针对新兴技术时,更是阻碍创新。
4、问题的影响是什么?
虽然我们无法代表整个行业或特定利益群体发声,但作为加密行业的风险投资公司,我们亲眼目睹了过去四年中,至少有30个与我们的投资组合公司和创始人相关的去银行化事件。Coinbase也公开表示,他们发现至少“有20个案例是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要求银行‘暂停’或‘避免提供’或‘不继续’提供加密银行服务”。
很可能还有更多类似的案例。由于许多企业家和小企业出于害怕进一步报复或缺乏资源应对问题的原因,一直没有公开报告这些事件。
对于我们的投资组合公司来说,许多去银行化事件发生在尚未盈利和尚未发行Token的公司身上。这些公司收到了风险投资资金(这些资金来自养老金基金、大学捐赠基金等机构),并用这些资金支付员工工资和日常业务开支——就像其他科技初创公司一样。
那么,这些公司为何被告知关闭账户呢?所列举的原因从“我们不做加密业务”到更常见的“您的账户因合规问题被关闭,请立即转移所有资金”。这些公司通常被告知这一消息时,并未说明具体的“合规”问题,也没有提供解决问题的机会。最后,我们从这些公司收到的其他报告包括:
-
被告知“业务合规后台团队关闭了账户,并禁止我们开设其他账户。没有给出其他理由,也没有申诉程序”;
-
被拒绝的理由是“对所有运营加密公司的人的信任缺失”;
-
收到没有根据的询问函和通知,给初创公司带来了不必要的成本和压力——这些公司与大型企业相比,运营方式通常较为精简。
5、你能做什么?
请继续公开分享你的故事,我们会持续跟进这些事件。你也可以联系身边的相关合作伙伴,寻求更多资源和支持。
同时,我们要感谢那些尽职尽责的银行合作伙伴(以及法律顾问等),他们花时间建立了严谨的承销流程,深入了解每家公司背后的商业模式和风险。我们知道你们是谁,衷心感谢你们。
本文链接:https://www.hellobtc.com/kp/du/12/5579.html
来源:https://a16zcrypto.com/posts/article/debanking-explai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