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活动
2009年比特币的出现,14年以太坊把智能合约引入区块链世界,区块链进入2.0。区块链在争议以及质疑中起起伏伏,不断行进。当泡沫散去,区块链行业的竞争最终是技术的硬碰硬。
本次活动我们邀请了三位行业技术大牛TAS首席架构师戴佳、INT首席架构师项若飞以及云象科技联合创始人邓旭为大家讲解区块链技术。
以下是嘉宾的演讲内容整理。
戴佳:公链关键在于不可能三角的设计以及智能合约引擎
公链的底层技术主要包括到区块链本身的技术以及智能合约引擎。目前区块链的重点关注技术主要有共识机制、分片技术、状态通道以及点对点网络。
链与链之间最大的区分是共识。共识机制更新换代,POW、POS以及DPOS等共识机制本质上都是围绕去中心化、安全以及性能这个不可能三角做改变。Dfinity以及最近的Algorand采用的VRF是比较优秀的一种共识机制,而TAS在此基础上采用VRF真随机数来保证安全性,用BLS的横线签名来保证比Algorand的拜占庭更高效。
分片的本质就是分而治之,分为三个层次:网络分片、交易分片、状态分片。
网络分片是分片机制的基础,主要通过VBF可验证的随机数或者传统共识算法进行分组。交易分片是把单链扩展成多条,把交易量分到其他链上达到交易吞吐量的扩展,交易分片的方式取决于系统的账户体系。状态分片除了吞吐量的提升之外,还对存储做了区分。
状态通道作为提高性能的方案之一,效果并不完美。从存储更大状态体积的角度考虑,它无法给原来的区块链可扩展性上带来多少改善,只增加了实际上的交易吞吐量。但是在状态通道中看不到中间的支付或合约信息,同时两方之间的通道更新几乎是即时的,状态通道可以作为一个解决延时问题和隐私保护的方案。
点对点最重要的是点对点的通信,即网络之间的穿透,国内的网络相比国外开放性的网络穿透性不是很好。点对点网络除了穿透率之外,我们也会做网络流量的优化。
智能合约的引进无疑是区块链的一大革命。区块链中DApp要落地,VM的重要性不亚于共识。当前比较成熟的VM有四类:以太坊 solidity、EOS WASM、NEO LLVM以及星云链的V8。智能合约引擎核心三要素是稳定、安全、性能高效,其功能主要是解释器、静态语言、常驻内存式的VM、VM在工业界的成熟度、沙箱安全等。智能合约语言需要考虑学习成本语言是否好用、开发环境以及语言的关键词的可扩展性。
公链项目都要涉及DApp如何落地,性能的瓶颈随着共识机制的升级、分片等方式在逐步解决,之后智能合约的挑战会越来越大。当前DApp的方向还不是很明确,最成功的功能还是发token。游戏DAPP日活基本都是个位数,这也是公链开发者需要思考的问题。
项若飞:物联网和区块链的结合有很多坑
今年的创新热已经成了全民共识,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都是技术的集合。今年物联网大热,区块链也很热门,两种热门技术碰到一起会怎样的效果呢?《孙子兵法》里面有提到,当一些人说什么东西大热或者是趋势的时候,他们其实都是职业挖坑人,让那些一腔热血的人往里跳。实际上,这两个领域在技术、业务模型、创业模型各方面的坑都很多。
阿里想要做芯片去构建公共物联网,我觉得几年内都是不太靠谱的。物联网到目前为止连定义都还没有定论。其中有一个定义是说物联网是万物的互联,包括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互联,其实物联网最重要的是联网之后形成的一个智能网络经济服务系统。
物联网的技术,从微链到云计算,再到应用端,涉及的东西特别多。物联网到现在依然解决不了一个问题,异构性非常严重。同时物联网的激励特别突出,以至于做物联网的操作系统(OS)特别多,做物联网的企业也特别多。
关于物联网,大家比较关注两个问题:硬件设备的安全问题以及数据安全问题。区块链与物联网的融合。物联网的预算、预算趋势、预算机制和区块链分布式的特征有天然的共性。物联网安全也是一大问题。物联网原有的加密技术很难应对黑客攻击。区块链加密技术跟物联网可以进行比较好的配合,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安全性需求。
区块链和物联网结合是物理世界和信息世界做融合。如果你从物理世界向信息世界或者信息世界向物理世界做映射,肯定要牺牲很多维度,溯源对物联网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区块链和物联网结合如何突破,比较热门的是基于有向无环图(DAG)的项目IOTA,它实际上是在数学的层面上做突破。一开始我们想通过联盟链来让DAG落地,但是其中渗透的都是实验室性质的事物,工程方面有所欠缺。HashGraph也存在相同的问题。区块链下一步可能需要往这些方向去做突破。
邓旭:实物资产上链是伪命题
不可能三角理论对于货币政策来说是独立性、汇率稳定性和自由流通性,对于区块链技术来讲就是去中心化,安全性和可扩展性。区块链底层技术在这三方面力求完美,但事实上现阶段能提高两个方面的要求,力求第三个方面平衡已经是很不错了,所以技术还处在早期阶段。
行业现状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技术层面不完善,性能,共识算法,密码学都有待完善。其次应用场景稀少,真正有用的场景不多。应用生态,也就是通证经济在场景中的有效融合,是整个行业在探索的问题,目前没有将两者成功融合的先例。
在落地应用的过程中,我们把区块链应用大致分成三类:存证类,电子合同,发票,交易凭证等等,区块链作为数据库最普遍的功能是存储;支付类,其中一类是基金会为主体发行的数字货币或稳定币,另一类是法定数字货币,我觉得应该大力支持法定数字货币研究,否则国际化可能会落后一步;通证类,利用区块链网路激励属性,发挥token权益的属性,把Token经济和特定场景进行有效融合。
我们认为区块链技术发展趋势有四个方面:共识算法应该从低频低效到高频高效;服务分片从全局知晓到局部知晓,有些交易只需要局部知晓;处理方式从链上处理到链上链下协同;组织层面从单链形式到多链融合。
通信系统通过传输网和数据网实现信息流,依靠金融机构实现资金流。区块链技术应该把信息流和资金流合二为一,我们不鼓吹“币”,但是币却是具备了这个属性,这才是区块链技术最有用的价值之一。
在云象落地的诸多场景中,我非常看好未来收益权的资产证券化的应用。我认为实物资产上链是个伪命题,更认可能够数字化的资产上链,如票券类、酒店订单、景区门票和信贷资产等等,这类收益权资产可以进行数字化和交易转让。
本文链接:http://www.hellobtc.com/kp/hd/201810/1036.html
来源: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