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提示:防范以虚拟货币/区块链名义进行的非法集资风险。 ——银保监会等五部门

区块链技术系列活动《BIT BANG》首期活动——跨链侧链技术是区块链3.0的关键吗?

白话区块链 2018-09-18 09:59:10
微信分享

扫码分享

昨天,由哔哔News主办,巴比特加速器、冉道资本以及创立方协办的区块链技术系列活动BIT BANG第一期活动——跨链侧链技术应用,圆满落幕!

作者:BIT BANG / 来源:投稿

  随着区块链行业规模的不断扩大,项目层出不穷,技术不断突破,早期区块链项目积重难返,面对新生代区块链的虎视眈眈急需寻求突破。同时,随着区块链生态的不断发展,不同链之间的交流需求不断增长。

  跨链侧链技术成为突破困局的不二之选,被视为揭开区块链3.0的关键,成为研究的热门。本次活动就围绕此主题展开,以下是嘉宾的观点整理:

  贾朝——应用跨链,数字货币将具有美元的属性

跨链技术将带来虚拟货币全球性的跨币种流通,应用了跨链技术的数字货币会像没有外汇管制的法币一般,被赋予类似美元的属性,这是未来交易平台和区块链技术发展的重点。

  侧链侧重于服务已存在的链。而跨链侧重于解决不同链之间的流通问题,目前不同链之间的流通只能依靠交易平台。

  跨链技术依靠中心化或多重签名的公证人机制、侧链/中继、哈希锁定等技术来实现,因此跨链包含侧链技术,其中哈希锁定,最常见但是速度较慢。

  跨链未来最可能的应用是交易平台,火币、币安已经在研究部署中。去中心化交易平台大势所趋,但仍有很长一段路要走,首先原子互换技术要成熟,其次需要搭建上层应用构成完整交易平台生态。

  侧链的实现中最重要的部分是双向锚定,双向锚定可以分为:单一托管、公证人联盟、SPV以及驱动链。

  侧链的驱动力在于主链对自身的生存危机的思考,比如比特币功能太过单一,性能肯定要寻找扩展,所以侧链的未来应用更多是在Dapp。除此之外,通过在侧链上先分叉达到共识再反馈给主链,使得主链上的应用更新或者技术更新达到更公平的投票结果。

  蓝昊翔——跨链技术的重要性和技术实现

  双十一的时候,淘宝的TPS峰值达到每秒十万笔,当前仅凭一条链是没法实现区块链的大规模商用的。因此我们必须考虑用多链或者侧链的方式来扩展主链的性能,这里的技术要点便是跨链。

  提升区块的大小以及压缩交易等方式存在瓶颈,节点和节点之间存在网络延迟,交易压缩存在压缩的极限。从单链的角度上看,TPS很难无限制地提升。因此,我们必须采用横向扩展的方式。横向扩展大致有几种方式,一是侧链,二是多链,三是分片。

  侧链强调功能和性能上的补充,公信宝通过IPFS的存储能力来扩展公信链存储的功能。block stream做的btc relay,在比特币和以太坊网络上锚定比特币的数字资产,因此比特币可以进入以太坊网络流通。通过以太坊,比特币也扩展了自身的应用场景和功能。

  二是多链,多链和侧链不同,多链是指多条不同的链通过跨链技术实现功能上的互为补充,形成一个区块链的网络。如果一条子链能够提供N级别的TPS,那么X条子链组合在一起,就可以提供X·N级别的TPS。

  三是分片,分片技术主要集中应用于以太坊。以太坊网络非常庞大,如果想要提高性能,也需要在去中心化上做一些取舍。分片类比于把一个国家分成不同的省,省内形成自己的自治,共识效率也会提升,出块速度也会提高。

  无论是侧链、多链,还是分片,最重要的一点是链和链之间的通信机制——跨链。跨链的技术实现主要有:公证人模式、中继器模式以及哈希时间锁。

  公证人模式是现在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模式,最大的单一公证人就是交易平台。公证人模式不仅仅用于资产跨链的转移,还适用于数据领域。另外,分布式多签/私钥碎片可以提高公证人模式的安全性。公证人模式简单、高效但是依旧是中心化的。

  中继器模式和公证人模式最大的区别是,资产不是托管于第三方的信任方,而是托管在智能合约之上,安全性更高。中继器模式有三个重要的基础,智能合约托管资产、预言机可信外部条件输入、多方签名。

  哈希时间锁理论上是原子级的交换,具有非常可信的交换技术,但是非常依赖链的最终确认。如果比特币和EOS之间相互转账,比特币没有最终确认的行为,但是EOS具有最终确认的行为。因此,它只是一个大概率的可信机制。

  徐留成——Polkadot与Substrate

  未来区块链生态应该是多种链提供各种不同的功能,扩容、性能等问题让多链分工是必然。polkadot是跨链技术的一个探索。它是一种异构多链技术,也是通向Web3.0的一个基石。polkadot的生态将包含中继链、平行链、转接和桥链,以及验证人、提名人、收集人、钓鱼人多种角色。

  因为互联网发展至今已经有了相当完备的开发框架,而区块链也应当有自己的开发框架——Substrate。Substrate由状态机WebAssembly、底层网络Libp2p,混合共识AfG Consensus组成。Substrate功能模块包括轻客户端、链上治理、Wasm 虚拟机、智能合约原生执行、PBFT-Aurand 混合共识以及多语言版本实现。

  如何利用Substrate进行开发,主要有三种模式:Trivial,类似分叉改个参数即可;Modular——模块化;Generic,从头重新实现 runtime,应用者较少。

  Substrate将会是下一代区块链开发框架,必然成为趋势。

  王张——比原链侧链技术

  区块链目前存在很多问题:

  比特币以及以太坊这些主流链负重过大,导致下载或者交易都很慢。

  区块链上很多私密数据出于安全等原因不能够在主链上公开。

  很多区块链比如比特币只能支付,功能单一急需扩展。

  链与链之间难以交互。

  侧链技术主要的实现技术是双向挂钩技术,实现的核心是双向挂钩相关参与者是诚实的,而激励机制的设计保证双向挂钩实施的安全性。主流的侧链有:比特币的开源侧链RSK,可以实现智能合约,兼容EVM;以太坊的侧链LOOM,主要用于游戏和社交,号称每个DApp一条链。

  比原主要做资产上链,因为资产很多样,所有资产都在主链上势必会造成主链的拥堵,每个资产应用不同,侧链可以对不同资产实现差异化定制。

  比原侧链实现方式基于双向锚定(two-peg),实现联合锚定(fed-peg)的侧链模型,引入多方中间人机制对于资产的质量和合规性进行把控。目前比原侧链处于功能测试阶段,之后会进行智能合约适配,UTXO、ACCOUNT模型支持以及国密支持。

  程超——侧链本质上是一种跨区块链的技术方案

  侧链服务于现存主链,在不影响主链生态基础下,弥补比特币、以太坊等主链缺少的性能。

  跨链则是对立平等的链之间实现资产互换、信息交互。跨链和侧链的技术实现上十分相似,只是产品定位略有差异,商业地位是平等的。侧链本质上也是一种跨区块链的技术方案。

  侧链的核心实现技术是双向楔入:允许数字资产从一个区块链转移到另一个区块链,前者为主链,后者为侧链,数字资产也可以从侧链回到主链。侧链的实现方案主要有:单一托管模式、联盟托管、SPV模式、驱动链模式以及混合模式。

  关于侧链的探索应用一直在进行中,比如基于比特币的闪电网络、RSK、Hivemind

  以及Mimblewimble等尝试,其中落地项目有liquid、基于以太坊的Loom Network项目、DelegateCall,此外雷电网络也被很多区块链项目使用(如Loopring,Augur等等)。

  孤矢——跨链太过超前,目前没有必要

  跨链多链并行等区块链3.0技术太超前了。跨链交易是一个需求,但是交易效率没有交易平台高,而且现在交易平台的技术不断升级,越来越安全。如今跨链合约需求不高,没有必要跨链。

  区块链不仅仅是技术,底层公平更重要。除了比特币,其他区块链项目在成立之初就存在公平问题,筹得、爱惜欧导致Token原始分配的不公平,共识机制等的设计也会加重不公平,当项目发展到一定规模,这些不公平的筹码会导致整条链的价值崩塌。同时很多链的开发者激励没有做到位,很难吸引更多的开发者进入生态做贡献。

  2.0智能合约还没有哪条链完全解决好,也没有出现什么杀手级dapp。跨链技术还不够成熟,因此在此阶段适合有科研突破能力的团队去做。

  合约大陆——去中心化交易平台大势所趋

  区块链的安全性、去中心化、扩展性,三者很难同时满足。公链会根据自己商业特性择其二完成。现在公链之间的交流不多,但是未来用户肯定不会只存在于一个生态中而是穿梭其中。所以各个生态之间需要建立一个通用的入口。

  中心化交易平台是目前最常见的实现不同数字资产之间的自由转化的平台,流动性高,交易成本低。中心化组织也暴露了很多问题,比如运营风险,交易平台可能跑路,被黑客攻击,用上币费割韭菜,信息不透明等,这些一直以来颇受质疑,成为限制区块链发展的绊脚石。

  去中心化交易平台更符合区块链逻辑,机制透明公开,能够更好的去中心化dapp的交流。但是去中心化交易平台逻辑复杂,对小白用户不友好,同时小额交易成本更高,交易速度不稳定,用户体验差。

  ContractLand集合了两者优势,给用户提供一个性能更好、透明度更好、流动性更强的交易交易生态。

  合约大陆是去中心化的交易生态,主要分为三层,底层是一条高扩容性的交易公链——Terra-Chain,公链上所有应用层面的智能合约协议都能很高效地完成交易;第二层是一个跨链协议,链与链之间搭起跨链桥,每个桥都有自己的生态;第三层是应用层的智能合约协议。我们做的第一个协议是去中心化交易协议,把整个订单部和撮合引擎都挪到链上用智能合约来完成,更加高效。

白话区块链

区块链世界入口第一站,人人都能看懂的区块链;24 小时热点实时追踪。